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Physical Address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愚昧与谬误
何以医疗界的缺失和自欺如此普遍
医学向来大言不惭地以冠冕堂皇的说明将其行为合理化。远古时代,使人生病的事物被认为是魔鬼,巫师的职责,就是施行法术驱赶身体里的魔鬼。
后来欧洲所盛行的观念,就是人体体液在各个脏器中的分布会影响疾病的发作。于是一般人就必须忍受像放血、排汗、通便等医疗措施。影响深远的古希腊名医伽林(Claudius Galen,129~199年)认为,放血适用于所有病症。对于腰痛,他并不进行矫治,而主张那是因为黏稠胆汁集中到了髋部;就算尾椎骨出毛病,也得放血:在某疼痛的身体侧边的膝盖后方?窝扎针。这时鲜血汩汩,患者的腰痛就会消失??而命也没了。
直到若干世纪之前,放血还是外科学的标志呢。大夫用绷带缠紧病患的上臂,直到前臂的静脉凸显,再用刺血针扎进浮现的血管。巴黎医生亚历山大?路易(Pierre Charles Alexandre Louis,1787~1872年)在首批临床研究报告中指出了这种施治不当:就治疗肺炎而论,不管早点或晚点放血,也不管放血量如何,这种疗法都不会产生任何作用。
等到这项新知终于在数十年后被接受时,大夫们却又落入了另一个极端,将血液由外部输入体内(或许输血就是这么演变而来的)。自此之后,他们就习惯于认为,急诊病患应输入他人的血液??直到若干年后,某研究报告指出这也是无效的行为为止。
这种所谓的偏方也像放血一样主导了医学界好长一段时间。在古罗马时代,据说使用狗屎以及吸允修女涨奶的乳房,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及其死亡。古代西班牙大夫认为,要抵抗疟疾,最好喝下一小杯加胡椒和三滴猫耳朵血的白兰地。在1602年的一次围城战中,奥斯坦德(现属比利时)的大夫们摸黑溜到尸横遍野的战场,收集了许多肥肉带回城内。就当时的药理来说,死者肥肉可是伤兵的特效药。1696年德国大夫波林尼(Christian Franz Paullini)出版了名叫《奏效偏方》的著作;1764年的伦敦《药典》还推荐蜘蛛网、等足目动物、蝰蛇及毛粪石(由反刍动物胃中得来的坚硬毛发小石)作为处方呢。
当年接受这种医疗的人实在很辛苦。要是用现代人的观点就很难判断,哪种选择对于英王查理二世是比较不当的:是他罹患的中风呢?还是他身边的一打御医?御医们“要求立刻在国王肩膀上拔罐,并施行划痕法,放出八盎司血液”??克劳夫爵士(Raymond Crawfurd,1865~1938年)后来如此描述这种煞有介事的医疗。“他们还给他喂下高浓度的锑催吐剂,可是国王只能喝下少部分,为了保险起见,他们还喂下足量的硫酸锌,以及强泻剂,再佐以一系列的灌肠。头发都理掉,好涂抹起疱剂。这还不够,大家还要来一块烧红的铁块进行烧灼术。”国王还在做死前忏悔,“尽可能拖延临终时间”,但最后还是归天了。
20世纪初有个说法很盛行,就是疾病乃人自身中毒的结果。于是,病患们开始一窝蜂地清理大肠,保持净空。随后则流行病灶理论,该理论认为,病人是以过敏的方式对看不见的治病源起反应,而只有从若干身体部位施治才能得到解脱:结果就是一阵手术风潮。医生作家路易斯?托马斯(Lewis Thomas)写道:“无人能够算出该理论到底导致了多少拔牙、扁桃腺摘除、胆囊切除和盲肠等的大流血。”值得注意的是,他提到的组织和器官摘除,如今都已经是家常便饭;只不过,目前医学界对于摘除手术已有截然不同的理论基础。
爱尔兰文豪萧伯纳的言词至今听来还是犀利。在他1906年问世的喜剧《医生的窘境》(The Doctor’s Dilemma)中的情节为:外科医生“发现人的身体充斥无用的老旧器官。多亏氯仿麻醉剂,才得以在保全身体的条件下摘除半打的烂器官,撇来疾病和金币不谈,光是手术本身就够有趣了”。
要到19世纪,有识之士才察觉到:截至当时为止,大部分医疗都是胡搞瞎闹。这就好像药品都具有安慰效应一样(稍后将详加叙述)。不过还是有若干例外:对抗疟疾的奎宁、预防天花的牛痘及止痛的吗啡等,都有确实的药效。尽管如此,美国医生温德尔?霍姆斯(Oliver Wendell Holmes)在1860年的断言还是甚是恰当:他认为若能将所有药品“沉入海底的话,对人类来说就是一大福音??不过对鱼儿们却是诅咒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