颈动脉上的切割

 颈动脉上的切割

    德国有上百万公民的颈动脉的狭窄程度超过50%。通常他们完全察觉不到,也没有任何症状。当血液通过这种狭窄部位时,会发出某种用听诊器才能听到的声音。目前医生们也会以健康机能检查的名目来吸引顾客,所以这种听诊检查要自掏腰包。有这种颈动脉狭窄的人发生中风的机率比一般人稍高:根据统计,一年之中这些人里会有1%~2%有此遭遇。但大部分这样的患者并不是死于中风,而是死于心肌梗塞,因为他们的冠状动脉通常也已经硬化而出事。

    有鉴于此,大约50年前,一位医生想出让颈动脉狭窄超过60%的患者动手术的招数:由血管外科医生清理颈动脉,并加以疏通。他们先让狭窄部位周围的血流改道,切除窄化的淤积部位后,再将动脉缝合起来。

    1954年首度实施的这种医疗措施,如今在工业国家已非常普遍。外科医生表示,这种大手术可以有效预防中风。但是若我们浏览一下颈动脉手术的历史,就会不自禁怀疑这个说法是否有根据。3项重大的临床研究都证实不出它的疗效。

    尽管北美洲进行的“颅外动脉疾病联合研究”的结果指出,进行手术而无并发症的病患有比较低的中风机率,不过在动脉上这样操作,许多状况下却可能导致淤积分解的碎片移向大脑。许多手术台上的病患因此而发生中风,若干人还因此丧生。总计下来,100位患者会有11位发生并发症??这么一来手术效果都没了。医生原本要预防的疾病,却因为他们的治疗尝试而被引发。

    撇开这些不谈,颈动脉上的切割是高利润的医疗项目,而且以往还很热门。美国单是在爱1985年就有10万多位病患因此摆脱颈部毛病。德国在90年代初每年都有约12000次这类手术,医生们还努力地开发更大的需求。19927月,在一场有关“无症状阶段颈动脉狭窄”的研讨会中,海德堡的血管外科医生杰恩斯?亚伦贝格(Jens Allenberg)呼吁手术数量应增长4倍,也就是至少要有45000次。德国血管外科协会也以类似的理由推广:协会会长汉斯马丁?贝克尔教授(Hans-Martin Becker)在1992年呼吁,每年要让同胞们在颈动脉上动12万次手术。

    1995年,一些医生共同发表文章,试图由学术立场指责这些人的贪欲。这份ACAS(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研究)报告指出,妇女从手术得到疗效的说法并不能自圆其说,而男性也只能得到某种效果??在5年的观察期当中,接受手术者与接受保守治疗者相比较,前者罹患中风的比例低了5%。这些医生一探究竟后,发现这样的数字并没有优越之处:绝大部分手术的效果都只是来自无后遗症的少数中风病例。德国的神经病学教授马丁?葛隆德(Martin Grond)指出,重点应该是预防持续性瘫痪的中风:“在ACAS超过5年的患者当中,只有2.5%达到这样的效果,所以疗效并不显著。”

    2004年简称为ACST(无症状颈动脉手术实验)的研究,以3170名患者为对象,得到的结果也是类似的。乍看之下,实验结果令人印象深刻:5年的观察期间,接受手术者中风的风险约6%,而接受保守治疗者的致病风险将近12%。得到的重度瘫痪的中风风险值分别是3.5%(手术)和6%(保守治疗)??但这是5年下来的总计。葛教授指出:“这代表了每年0.5%的绝对差异。”这样说来,为预防重度中风,每年是否就应该对200位无症状的患者动手术呢?

    这样的手术并不是没有风险。根据统计,在德国的每一年中,每一万次对无症状患者的颈动脉手术就会有2%的失误率。换句话说,这种“预防性手术”每年会给2000位公民带来并发症,导致其中一部分人在医院中丧生。

    有鉴于此,目前已有若干医生另谋对策。他们想以另一种疗法取代饱受争议的颈动脉切割。这种疗法有点类似于心导管手术:通过小孔推入一根弹性软管,在颈动脉中以膨胀方式扩大狭窄部位,并植入一个金属支架。不过这样的方法或许仍然是以无效取代无效,因此德国预防中风协会曾经提出警告,截至当时,这种导管手术的疗效还是没有得到证实。